王战理事长接受宁波日报专访,谈长三角一体化2.0版在宁波怎样实施

发布者:李弘发布时间:2024-03-08浏览次数:10

记者: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对更高水平的开放提出了两个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第二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王战:要从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呈现新的特点:


首先,由东到西。从京津冀到粤港澳大湾区,从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地区全在东部。因为如果在东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就抓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很容易造成东部产业空心化的结果。


其次,每个点精准施策,根据不同的目标提供相应的规划。这5年,在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沿海城市一直走在前列。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非首都功能的问题。自雄安新区设立后,形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和第二条发展轴线。原来的轴线是从北京到天津,现在是从北京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再到沧州。


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的定位有两个:一是“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二是大湾区的引领者。它是金融、贸易的集聚地,是对外沟通的窗口。原来大湾区的格局是“四龙治水”,即香港、澳门、深圳、广州 ,现在形成了建设大湾区的新格局。


在这一系列布局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三角处于海岸线的中点,是长江的门户,将对下一轮中西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引领的作用。


图片

我们常说“一带一路”,其实在长三角区域是“两带一路”。它实际上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汇集点。区域的重点还是“三省一市”。苏南、上海、嘉兴、杭州、宁波,这是长三角的核心区。


从长三角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长三角国家战略层面的任务来讲,长三角区域发展好了,做强、做大、做活了,将对整个中国经济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去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6天时间召开了两个会议,其中一个就是对“长三角今后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当中起什么作用”作指示,指导和部署都很具体。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调研的“压轴戏”,可见其重要性。

“三大优势”和“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


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上,长三角一体化2.0版要往前走,长三角区域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开始向“2.0版”迈进。当前,整个长三角沿海区域,已经从行政区经济走向功能区经济,长三角一体化走在全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前列。主要表现在:


首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个示范区成立已有4年多时间,这在全国是具有引领性的——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它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


其次,G60科创走廊。这一点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的经济发展增长轴的问题。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大的轴的话,我们可以说G60是一个经济廊道。这个也是一体化,在全国也是一种创新。


最后是港口群。港口群的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从原来做散货、无效无序竞争的状态,逐渐步入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长三角区域的港口群从总量上来讲,在全世界走在前列。比如,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4年世界排名第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位。


图片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在四个统筹中,科技创新被放在首位。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在区域协同科技创新中,存在哪些“卡脖子”问题?如何破解?


王战:“卡脖子”问题就是利益分享的问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税收问题和统计问题。上海、宁波要在这方面走在前头。在长三角一体化2.0版的推进过程中,要进一步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强强联合,打造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


首先,G60科创走廊要再升级,打造4.0国际版G60科创走廊——它不是地理空间的延伸,而是创新生态与创新网络的升级拓展。比如将G60科创走廊打造成长三角联合参与全球城市群竞争的新质生产力布局空间,推动长三角在创新合作中形成增量;建立多样性、市场化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更便捷的交通廊道与产城融合体系;打响G60科创走廊的国际科创合作品牌。


其次,协同推进创新特区建设。建议将已推行的基础研究特区、浦东新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拓展到更多区域、更多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融合的环节和领域,形成创新特区的群体优势、联动优势。


第三,协同推进高水平开放创新。发挥长三角区域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优势,推动开放与创新结合,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共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图片

“开放重镇”和“文化价值认同”

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中,宁波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王战:一体化不同于协同发展。一体化,是政府既要协同发展,又要创造条件,让企业生产要素能够跨行政区域自由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一龙头五中心”,它的范围不仅是上海。从功能区角度来讲,这实际上是把长三角整体发展规划纳进去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宁波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在原来的整个长三角产业分工当中,宁波最突出的优势是制造业和贸易。从产业结构来讲,宁波也到了转型阶段——从制造业向服务经济转型


在这方面,上海转型比宁波略早。上海制造业占比约为30%,它的产业转型重点一方面是聚焦高科技产业,比如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是从创新中寻找突破口,包括新材料、碳纤维、石墨烯、锂电池等产业,也就是上海提出的“3个先导产业,6个战略产业”。



那么,要“抓什么”“做什么”,宁波如何定位很重要。比如石油化工产业就是优势,因为宁波的港口条件和国家石油储备相对集中,可谓近水楼台。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因为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


这方面我相信宁波有很好的基础。宁波有很扎实的一批企业,比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宁波要继续做大做强,培养更多“大优强”企业。


在新业态中,宁波在跨境电商上可以大有作为。这与宁波的外贸优势和产业特点有关。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上海和宁波在长三角扮演的角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重镇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要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把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转型升级不是凭空的,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只要做好了,相信长三角一体化2.0版是大有希望的。


记者:5年来,宁波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下一个5年,还可以有哪些探索?


王战:宁波的城市面貌现在焕然一新。这些年,宁波在城市建设上有很大的突破。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宁波在长三角一体化2.0版中还可以做得更多。


比如,王阳明心学。这方面宁波有很好的资源。宁波出了王阳明等“大家”,但很多人一谈到宁波,就觉得是搞工业的。这说明,弘扬得还不够。王阳明实际上是为江南文化提供了一个价值认同。宁波要用好这一点,为整个长三角提供文化价值认同依据。


对宁波来说,这是一篇大文章。当前宁波正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经济靠什么引领?旅游业。它可以带动116个行业的发展。在全国新一轮的旅游业竞逐浪潮中,宁波要“挤进去”做出自己的特色。


宁波可以考虑内河邮轮,因为从杭州到宁波有杭甬运河。但沿岸单有河姆渡遗址是不够的,要把王阳明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打造一条江南内河旅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