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山区域共商共建对沪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10-09浏览次数:10

小洋山北作业区是洋山港区的重要作业区之一,位于上海市东南角,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浙江省舟山市。据了解,该作业区规划水域面积为9.4平方公里,规划陆域面积为13.45平方公里(含区内水面面积),规划港口岸线长6.9公里,占作业区围填形成岸线总长的84.7%。哪怕把规划水域面积和规划陆域面积都加上,小洋山北作业区的总面积也不过20多平方公里。但是,就是这片面积不大的区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沪浙两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北作业区提升洋山港运行效率,为上海打造世界级航运中心迈出重要一步


小洋山岛总面积只有1.76平方公里左右,却有着很好的建港条件。经过早年三期工程建设,在小洋山南侧已经建有16个泊位,形成了超百万标箱的吞吐能力。2014年,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开始建设,新增7个泊位,400多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并顺利实现“全自动无人码头”的突破。从最初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从早期100多万标箱到去年超2200万标箱创历史新高的吞吐能力,洋山深水港的飞速发展也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海运的需求大增,各港口同样运力紧张。洋山港区主要负责将上海本地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的货物远洋航运至欧美各地,而这些货物需要前期先运至港口,再行转运。每天至少会占据三至四个泊位的转运货轮,加大了泊位的紧张情况,使得“排队”现象愈来愈明显。因此,洋山深水港需要继续发展和拓展,离不开岸线资源的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港的泊位利用率已经高达131%,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极其有限,而且没有岸线建设新的深水泊位。


小洋山岛南面已建成一二三期工程,西面的四期工程也已正式运行,东面则隶属于浙江省嵊泗县,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发小洋山北侧。尽管北侧原先是滩涂,但围堤、吹沙、造田等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都已在过去几年建设完成,为今年年底前启动沪浙合作的作业区建设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建设,不仅能够减少洋山港货物运输的中转环节,提升运行效率,也使得洋山港的吞吐能力得以提升,保障了未来洋山港作业量能的进一步扩大。


从功能上看,小洋山北作业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小洋山作业区干线集装箱码头的重要补充,其功能定位为江海联运、沿海支线、近洋航线集装箱的装卸与转运码头作业区,同时发展贸易加工及综合服务等功能。


日前,在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在报告中提出上海要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建设世界级航运航空枢纽这一新目标。目标的核心在“枢纽”两字,枢纽就是联系的节点。建设世界级航运航空中心,就是要实现双循环战略链接枢纽功能,加深近洋与远洋的联系(江海联运),水运与陆运的联系(复式联运),港口与航运的联系(港航一体),港口与港口的联系(港口群落),而小洋山北作业区正是实现枢纽功能的重要环节。在北作业区承担长江黄金水道的江海联运、近洋支线业务后,洋山港南侧港区的整体运力得以进一步释放,从而提升港区国际干线船舶装卸的效率。南北两侧港区形成的联动关系,同样能够增强洋山深水港的战略纵深,总体上提升了洋山深水港的世界影响力。而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建设,也是上海打造世界级航运航空中心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以企业为载体,沪浙合作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成功探索


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曾批准由沪浙合作,在小洋山岛南侧建设洋山深水港。2002年,洋山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沪浙两省市签署《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关于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等,决定合作开发小洋山,并明确了关于洋山保税港区扩区和小洋山股权合作等内容。针对小洋山股权合作问题,上述文件明确提出,按照“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通过股权合作方式,稳步推进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精神,沪方指定上海港务集团、浙方指定浙江省海港集团,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对小洋山进行开发经营。小洋山北侧由两家公司共同组建开发公司,实现两个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沪浙两地还合作共建了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部分成陆工程已在2019年率先动工建设了。2019年11月5日,沪浙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正式拉开序幕——先期工程Ab区成陆工程动工,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港口合作加快了进程。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表示,早在洋山港选址之初,沪浙两省市就进行过深度合作,通过协商利益分享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事实证明,经过多年开发和运行,已极大地促进洋山港成为重要集散码头和中转枢纽,成为了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沪浙两地走市场化道路、用企业行为来联手开发小洋山北侧,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来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此次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合作建设,则更具创新性,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启发。浙江省海港集团在此次建设过程中投入了约200亿元的资金,与上港集团共同开发小洋山北侧岸线,力争到2025年、2035年分别实现450万标箱和超千万级标箱的吞吐能力。此次沪浙合作是以企业为载体,在市场规则的指导下,通过有机结合和有效运作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探索,而且是一个成功的探索。


据了解,上海港这几年也通过对长三角11个港口参股控股,统筹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在5月7日,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揭牌成立。相信在未来,类似沪浙、沪苏这样的港口合作会更加多元,推进长江口港口群一体化进程。长江口港口群的整合,不能光从行政上进行,资源整合、涉及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的调整和改变,这要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则和规律,采取市场通行的方法和方式。上海港参股太仓港、苏州港、芜湖港等长三角多个港口码头,基本实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港口战略布局的全覆盖,做到物流通道全链接、信息平台全统一、口岸通关全打通。“一次通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方式,也大大便利了货物运输过程,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上海港参股这一形式,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合作机制上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发挥市场优势、遵循市场规律的表现。


三、沪舟甬跨海通道提上日程,世界最大港口群有望诞生


尽管作为沪浙两地自贸区重要跨区域合作的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但这样的合作,目前还存在地理上的障碍。


5月16日,舟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沪舟甬跨海通道气象环境与风参数研究专题招标公告》,标志着舟山至上海跨海大通道项目前期研究正式启动,项目公铁合建初步规划方案出炉。上海自贸区与浙江舟山自贸区间仅隔了一个杭州湾,距离较近,使得跨区域合作这一新课题成为可能,值得探索。


除了沪舟甬跨海通道的开发,连接上海大洋山岛的东海二桥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如果能够利用好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契机,打通杭州湾口的地域障碍,将上海与浙东地区直接连接,形成临港新片区与上海自贸区、舟山自贸区的有机联动,这对解决长三角港口运输,畅通物流运输将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也会提供新的思路。


对于上海而言,目前国际航运、空运、海运中心建设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沪舟甬通道的打通,为南汇新城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上海南汇新城的建设。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上海港与连续13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宁波港也将借助沪舟甬通道实现连通,加之正在开发的大洋山岛与小洋山北侧区域的吞吐能力,届时,我们有望见证这一区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


来源:《长三角观察》2022年第7-8月号(总第1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