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或成为终结美国霸权地位的历史转折点
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将继续,今年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将保持强劲,达到5.2%。东亚经济增长预计2022年的增速将恢复正常水平,达到4.7%,中国可能继续成为主要的增长引擎。“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最大特点在于,亚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增强,2021年,亚洲经济增长强劲反弹,亚洲经济体加权实际GDP增速为6.3%,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至47.4%,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立凡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经济多极化已形成。”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经济体,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不断升级,在多领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孙祁助理研究员告诉记者,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协定为亚太地区各国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规则支持,带来了实际便利和优惠,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向区域内聚拢,经济合作紧密性进一步加强,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提升。因此,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助力。
孙祁指出,俄乌冲突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发酵,影响深远。其地面战场在乌克兰,战线却在全世界。它不仅是俄美在欧洲地区的较量,也是南北间的较量;既是冷战的延续,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既引发全球当前诸多问题,也将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由渐变转向突变的重要变量。
“俄乌冲突将开启反霸权主义国家加快获取世界平等地位的进程。”李立凡告诉记者,部分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对俄罗斯表示谴责和批评,但却并没有以单边制裁措施挑衅俄罗斯,印度作为美国的盟友国家更是保持中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俄乌冲突的背后隐藏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摆脱美国霸权的路径。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并不会因为俄乌冲突变成单极时代,反而全球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分裂”,形成以反霸权主义为主题加快获取世界平等地位的新型格局。
“普京此前多次讲到单极世界已经破裂,今年4月,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比冷战时期更加复杂,因此一个国家妄图主导当今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今年6月他再次批评单极世界体系,普京说,单极世界模式的缺陷在于‘所有必要的商业周转和国际关系准则,都完全是为了维护这个国家的利益。’而美国靠美元、美债、美军、科技创新能力与价值观输出,长期保持霸权地位。”李立凡指出,冷战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旨在遏制中俄,限制并利用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恫吓其他国家和地区,维护全球霸主地位。美国习惯树立假想敌,把霸权地位凌驾于国际秩序与规则之上。它是全球唯一的“制裁超级大国”,也是全球唯一军事大国。美国近现代犯的一系列战略错误,不仅使其国力严重损耗,而且使其大国信用、大国形象极度受损。美国专家阿什福德强调,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全球势力范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限性,而俄罗斯同样能够依靠自己的强势行动,捍卫自己所在的地区范围。正因如此,俄乌冲突的暴发,并不会促使单极世界延续下去,反而成为一条分界线,意味着美国力量遭到严重制约,全球将会就此进入多极化状态。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打击纳粹主义已成为国际共识,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打击纳粹主义是俄乌双方针锋相对的焦点,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乌克兰由美国支持的新纳粹分子领导,在过去几十年新纳粹主义与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的纠缠颇深,处在西方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的‘保护’下,并被隐藏在‘极右翼力量’的羽翼之下,这助长了纳粹主义的嚣张气焰。”李立凡指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亚速营”“右区”等极右翼民兵组织在乌克兰站稳脚跟,一些乌克兰人甚至对这些组织怀着“感激”“钦佩”之情。美国国际开发署项目前官员、学者乔什·科亨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谈及乌克兰新纳粹问题的评论文章中这样写道:“在这些组织中,更极端的人所宣扬的是一种不宽容的、狭隘的意识形态,从长远来看,这种意识形态将危及乌克兰。”“纳粹主义”曾给世界各国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害和苦痛灾难。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联手打击“纳粹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是联合国各成员国的共同财富,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成为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领域的关键因素,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孙祁告诉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起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虽然这个框架并不完美,但它是人类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我国的独立自主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的独立自主。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人类生产关系演进的方向。”孙祁强调,在这一进程中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中国也在开放中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世界人民需求。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全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主要稳定器。
习近平主席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孙祁强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朝着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愿和利益的方向发展。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李立凡强调,当今世界受地缘政治危机影响,已经出现反霸权浪潮,各国需要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切实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来源: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