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中国特色文艺复兴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09-02浏览次数:56

美国南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幕兰的《大分流》中有一个著名观点,即18世纪以前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的地方在中国江南。这引起我的一些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从我研究的角度讲,可能有这几方面原因。


第一,移民的基因。在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中,祖祖辈辈守在一块地上,但从唐到宋200年间,大量北方移民到了南方。到了江南的这批中原人所具有的勤奋、敢于去开拓的移民基因,是江南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江南的水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运文化。因为在所有运输当中,水运成本是最低的。中原文化说到经济上的交往,小毛驴拖100斤东西很了不起了,但是在江南,大运河连接南北,变成了一个运河的水网。很多古镇家家有小船,一条船运1000斤没问题,所以它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了。和北方的小麦相比,南方的水稻有时候可以种两季,产量也更高,这样一来江南经济的底子就打下来了。


第三,世俗宗教。北方的移民来到了江南怎么安身立命?很重要的一点是“三教合一”的世俗宗教。道教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佛教解决了人的心安问题,怎么对待生老病死;儒教解决了人与人之间怎么和谐相处的问题。


第四,发达的手工业。江南的繁荣是建立在农耕基础上的,而农耕的特点是有农忙和农闲。作为“世界的瓷都”的景德镇并不是一年到头在做瓷器,4-6月份是在种地,第二年10月份以后才开始烧窑。这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不同,他们城市里的人是每天上下班。在英国发达的是工业革命,流水线的工业;在中国发达的是手工业和手工业所支撑的商业。从某种角度讲,在中国文创产业古而有之,就是手工业。所以说,在大运河畅通的这段时间里,实际上中国有一场商业和手工业的革命,它的意义在世界上并不亚于工业革命。


第五,在大运河带来的商业和手工业革命中,同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比如,南北文化交流中戏剧的五方杂处,昆曲北上形成京戏,明清小说又推动了中国从文言文走向了白话文,这些都够得上文艺复兴、文艺创新的标准。它还带来了很多社会伦理上的创新,比如说中原文化的伦理是仁义礼智信,而到江南以后变成了信义仁智礼,因为经商的第一条准则是要诚信。此外,还有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从“士、农、工、商”到“士、商、工、农”,因为经商者在江南的地位大大提高。这些变化难道不能称之为一种文艺复兴吗?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