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加息,影响几何?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10

3月25个基点、5月50个基点、6月75个基点。为应对持续而快速的通胀上升,美联储15日迈出近28年来最大幅度的单次加息步伐,吸引全球关注。


舆论认为,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心里着急,所以脚步越来越快。但问题是,加息“猛药”能不能很快见效,美国经济会不会受到伤害,全球市场能否免于外溢风险?


为通胀“下猛药”


14日至15日,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货币政策会议。11名投票成员中有10人支持加息75个基点,只有1人投票支持加息50个基点。


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单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用“非同寻常”来形容。按照他的说法,之所以高于此前暗示的50个基点,一是因为通胀数据糟糕,给低收入美国人带来困难;二是担心民众对通胀缓解失去信心,可能会通过加速消费来避免涨价,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舆论认为,这是特殊背景下的加息,围绕通胀应对,主要释放几重信息。


其一,通胀顽固。就在几天前,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6%,刷新1981年来最高水平,打破“通胀已见顶”的乐观预期。随着11月中期选举临近,拜登和民主党人政治命运悬而未决,抑制通胀迫在眉睫。


其二,美联储态度转向强硬。自年初以来,它已3次加息、共150个基点,本月如期启动“缩表”行动。根据预期点阵图,美联储基准利率年底将达到3.4%,较3月预期大幅上调。“美联储将坚决承诺将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5日的声明中称。


其三,鲍威尔表态灵活。他没有对加息前景作出承诺,只预告7月“最有可能”加息50个或75个基点。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是防范未来风险的重要举措,幅度不太超出预期,可从几方面观察。


一是,从石油和房屋市场价格看,美国通胀上行仍在预料之中。二是,通胀持续走高,此前机构预测加息75个点的可能性是80%,并不显得激进。如果加息100个基点,那就会显得偏激,不确定性上升。三是,美联储的政策选择基于拜登政府的共识。总统、财长一致认为,美国当前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应对通胀。


“总的来说,美联储在应对通胀问题上表现准备性,政策对应也是有效的,但加息时机的选择不太得当。俄乌冲突对其政策产生压制性和制衡性。”谭雅玲说,至于通胀一直在高位,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石油价格是美国通胀的关键点;另一方面,从普通民众的基础cpi指标看,物价上涨带来生活压力,但生活必需品方面表现不太明显。因为目前,美国零售商、百货店库存较满,备货较充足,如果它们通过打折去库存,那么对普通民众来说,就可以捡到便宜。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指出,面对压力,美联储必须表现出应对通胀的决心。美国高通胀之所以难解,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太多流动性,二是俄乌冲突、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带动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走高。后者是供应侧的问题,很难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而迅速改变。


衰退可能性不大


与前几次会议不同,美联储加息的同时,也对今年美国经济前景作出一定下调。


一是,删除“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的措辞,预计今年失业率将达到3.7%、2024年将达到4.1%。二是,预计今年gdp增长将从2.8%放缓至1.7%。三是,不认为今年通胀率会出现下降。


鲍威尔承认,导致通胀的很多因素,美联储无法尽在掌控,这可能会使“软着陆”计划复杂化。


舆论发现,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承认加息将削弱经济。这是否意味着衰退正在路上?


从历史看,从宽松货币环境过渡到正常和紧缩环境,美国经济通常会很颠簸。美联储必须“走钢丝”——兼顾通胀、就业和增长三方面的平衡并不容易。随着信贷成本增加、环境更不稳定,公司投资和招聘意愿会下降;随着市场下滑,消费者情绪会波动,进而影响支出。换言之,整个经济会有一种“寒蝉效应”。


从现实看,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5日仍勾勒出基本乐观的经济前景:一季度小幅下滑后,整体经济活动似已回升,最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预计2023年通胀率将大幅下降。


徐明棋认为,随着货币政策收缩,美国经济可能有所下降,但不至于马上陷入衰退。一来,美国仍处在疫后恢复区间,美股大幅波动主要由市场恐慌情绪导致。二是,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拥有政策调控的较大空间,可将很多成本向外转嫁,经济仍有较强韧性。三是,美国还有挖掘增长点的潜力,比如能源产业,如果开足马力,将对美国经济起到很大支撑作用。

“评估美国经济前景,关键不在于增长多少,而看经济质量和结构。”谭雅玲指出,美国舆论可能会煽动焦虑情绪,但回过头看,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没有从世界第一的位置滑落;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遭遇深度衰退,但还是维持第一。


就当前而言,美国“软着陆”能否实现?谭雅玲认为,需跟进再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现“硬着陆”可能性不大。从过去经历看,几乎没有失控、“硬着陆”的表现。而现在,美国经济层级完全不同,美联储加息对于通胀的政策配置性较为合理。


就经济“滞胀”而言,谭雅玲认为,这种说法本身存疑。理由有几点。


首先,滞胀与经济增长不良有关,但美国经济与其说不良,更多还是主动调控,因为美国企业竞争力仍很强。新技术、新业态成为美国竞争力重要核心。


二来,美股暴跌,并不代表美国企业没有竞争力。美国上市公司近9个季度的业绩都是增收状态。这说明美国股市潜力很大,暴跌可能还是技术和策略的运用。观察美国股市,更应关注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前者是美国30个大企业的核心指标,目前仍非常稳健,处于3万点以上。


三来,美国消费指数回调不代表没有消费潜力,而是经历了疫情和政府救助,消费高潮暂告一段落,进入一个相对舒缓的周期。美国家庭可能更注重收入增长,就业积极性可能较高。从企业竞争力、股市潜力和经济表现看,美国居民收入还是保持着基本稳定。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一季度消费和支出增长率仍是上行。


识别风险最重要


美联储展示“鹰派”转变,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有美媒称,美国大步进入紧缩周期,将对世界带来多方面冲击。


一是政策跟随。随着美国加息,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和英国央行等机构可能会寻找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以支撑本国货币。欧洲央行计划7月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将是其11年来首次加息。有评论称,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如果其他央行能更大胆地推动本币升值,也有助于限制美元、重塑平衡。


二是经济衰退。随着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全球进口需求将减少,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并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破坏。


三是利润衰退。鉴于逆全球化、能源和投资成本上升、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可能陷入利润衰退。


徐明棋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进入收缩周期,通常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存在金融泡沫、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首当其冲,可能出现货币大幅贬值,甚至金融危机。

“美联储加息最大风险在于,改变了很多市场逻辑,影响了人们对未来形势的预判。”谭雅玲指出,加息前后,黄金暴跌、恐慌指数上涨突出;加息后,美元下跌、股市上涨,这些都打乱了传统概念和走势,其背后逻辑需重新梳理,需根据现代市场的变化去论证。这个过程中,识别风险最为重要。


就中国而言,谭雅玲认为,防风险可能比任何时期更显重要。一来,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与美国不一样,央行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加息也相当于逆向运行。二来,美联储加息后,汇率和股市走势可能都跟过去不太一样,中国股市如何跟进?三来,美元主导的局面下,对人民币的制衡非常有针对性,同样值得注意。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