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谈美联储新政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10

5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会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讨论美国和全球经济状况。在美国通胀“高烧不退”、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的背景下,如何在避免衰退的同时抑制通胀,成为会谈最大焦点,也是两人共同心愿。


为了更好地解答上述难题,6月1日起,美联储将推出新的紧缩动作:缩减资产负债表(简称“缩表”)。这意味着什么?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外界高度关注。


相互补充


这是拜登任内与鲍威尔的第三次会面。舆论认为,通过此次会面,拜登政府再次将美联储置于应对通胀的中心位置,既展示了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尊重,也表明了应对“当前最大经济挑战”的决心。


其实,美国通胀上升早有端倪。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约一年前就开始加速上升。美国经济学家去年2月就警告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然而,去年大部分时间里,白宫和美联储一直淡化通胀风险,宣称价格上涨只是暂时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误判成分,也有政治因素。因为宽松政策有助于经济复苏,在政治上更受欢迎。


如今,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刷新逾40年峰值。美联储不得不以几十年来最快速度加息:3月起开启加息周期;5月一次性加息0.5个百分点,步幅之大为2000年以来首次;6月和7月可能都将加息0.5个百分点,为通常幅度的两倍。鲍威尔表示,看到物价下跌前,美联储不会退缩。


按照计划,6月1日,美联储将动用另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缩表”,即削减其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初始阶段,每月减持475亿美元资产(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分别为300亿美元和175亿美元);三个月后,每月减持规模增至950亿美元(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分别为6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


美联储上轮“缩表”还要追溯到2017年10月。与当时比,眼下的经济环境和美联储的操作都有诸多不同。


背景方面,与2017年低通胀、低失业率比,如今,失业率因劳动参与率未完全恢复而走低,但通胀达到近40年来最高水平。


速度和力度方面,当时,美联储经过较长时间的预告和准备才启动“缩表”,22个月里减持约7000亿美元资产。如今,从放出风声到执行间隔时间短,每月减持数额大,“缩表”总规模预计为3万亿美元。


外界好奇,美联储为何此时“缩表”?为何风格更显凌厉?


分析人士指出,加息和缩表,共同构成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个主要手段,且相互补充。加息是价格工具,会直接推升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并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缩表”是数量工具,相当于美联储“减肥”,削减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数量,将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收紧美国金融环境。


“美联储此时‘缩表’,大致出于纠正货币扩张造成的后果,压低通胀水平的考虑。”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认为,一来,疫情期间,美联储开启“大水漫灌”式宽松政策;如今随着疫情趋缓,美联储货币政策有必要回归正常。二来,美国通胀压力持续不减,资产负债规模快速上升,美联储须采取措施抑制通胀预期。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国友指出,与加息相比,“缩表”具有传导性更弱、美联储可控制节奏、对经济负面影响较小等特点。如果仅仅只有加息,美联储并不能最好、最大地取得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的效果。但如果“缩表”规模不大或持续时间不长,也不能向市场发出足够强烈的信号。眼下,美国通胀居高不下,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美联储在加息基础上快步“缩表”,其实是为了增强抑制通胀的政策效果,向外界释放决心。

政策失序


不可否认,近两年来,美国几乎所有消费品都在涨价。《华盛顿邮报》5月初一项民调显示,超过90%的美国人对通胀感到担忧;68%的美国人不满拜登的通胀处理方式。


如今,美联储“多管齐下”,能否为扶摇直上的通胀踩住“刹车”?


舆论对此并不乐观。因为本轮通胀的主导因素是疫情造成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俄乌冲突又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全球供给瓶颈加剧。因此,货币政策能产生多大效果仍未可知。


美国股市心惊胆战,股指大跌。“因为对美国这样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来说,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影响相当大。如果收缩太快,可能影响经济正常复苏。”徐明棋说。


“如何在抑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取得平衡?这是美联储一直面临的货币政策两难。”宋国友指出,因为美联储的核心目标不仅是应对通胀,还包括促使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眼下,随着中期选举临近,美联储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进一步紧缩货币、抑制通胀的压力。但同时,如果加息过快、幅度过大,又可能引发衰退,从而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宋国友认为,评估美联储紧缩政策的效果,需从两方面观察。一是需要多长时间控制通胀,二是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无论最终效果如何,有评论称,从大水漫灌式的宽松到心急火燎地紧缩,美国货币政策的混乱无序一览无遗。


“不可否认,通胀持续之久、对经济破坏力之大,以及美联储政策选择之难,确实说明美国货币当局对问题的急迫性和现实性认识不足、应对迟缓。这是一种政策失序。”宋国友说,究其原因,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更多是治标不治本、美国经济内生的结构性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有关。


动荡之源


从全球范围看,美联储扇动货币紧缩的“翅膀”,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举例来说,随着流通的美元减少,美元会相对升值,国际资本对投资美元资产兴趣上升。这样一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出现异常,一些经济基本面脆弱、通胀风险较高、外汇储备不足、外债风险突出的经济体将受到冲击。


“因为美国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国家。自美元确立全球最重要的货币地位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性问题一直存在。美联储为了国内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货币政策,通常会给其他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宋国友指出。


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国的通胀会引发全球通胀,从而冲击其他国家经济优先议程;二是美联储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会在宏观经济上给其他国家带来资本外逃、经济承压、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危害。


“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动荡之源。”宋国友说。


徐明棋也提到,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霸权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却带有以邻为壑的特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围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20等层面加强国际协调等问题达成一定共识。但美国态度较为消极。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往往只以本国经济需要为依据,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协调意愿有限,经常把全球金融治理放在地缘政治博弈的大框架下进行。从长期来看,它会迫使其他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对冲性政策,反过来会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产生一种削弱作用,美国最终还是要为此付出代价。


美联储政策波动将对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徐明棋指出,不必过度担心,因为我们外汇储备规模较大、国际收支仍是顺差、国内金融维持稳定的能力较强、微观基础比较健康。但疫情冲击下,第二季度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或需要考虑更多政策手段来缓冲美联储加快紧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