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制裁不断升级,俄也在全力反制裁,制裁与反制裁产生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影响应客观看待。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和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有助于巩固自身安全。
(一)制裁的内容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实施了不断加码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对俄罗斯政府高官、中央银行和一些企业及巨头在海外的资产账户实施冻结。俄罗斯2012年起就禁止官员及其家属在海外拥有资产,对个人海外资产的冻结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大,只有象征性意义。但是俄罗斯的跨国企业在海外有很多资产,一旦被冻结,会对其经营产生影响,在俄罗斯国内的经营活动也会受到牵制。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被冻结,将使俄罗斯无法动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外币债务,俄罗斯政府的对外偿债能力遭到破坏,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也受到限制,卢布汇率将大幅度波动。其次,进出口限制和禁运。限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关键零部件对俄出口,将会对俄罗斯依赖西方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行业如IT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俄罗斯的制造业本身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不大,这方面的影响处于可控状态。再次,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实体的跨境投融资活动实施限制,不允许美国的资金、资本进入这些企业的投融资活动,不准购买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发行的债券,美国公司持有的俄企业股票也被要求迅速抛出。这些措施导致俄罗斯一些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冲击,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在西方股市上市的俄罗斯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最后,将俄罗斯7家银行排除出SWIFT。这7家银行规模不小,俄境内企业利用这几家银行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和贸易投资的支付将变得很困难,西方媒体将这一制裁措施称为“金融核弹”。但是,尽管存在负面影响,实际上制裁的象征性意义更大。因为这样的措施并不能真正阻止俄罗斯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况且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最大的结算银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被西方保留在了SWIFT体系内,不受制裁影响。
总体来看,这些制裁措施相互叠加,导致俄罗斯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出口也受到限制,金融市场和卢布承受了巨大压力。伴随着官方制裁措施而发生的西方企业撤出或者停止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也在就业、市场预期等诸多方面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俄罗斯2022年的经济大概率会陷入比较严重的衰退,原先预期的2%以上的增长将无法实现。但是,俄罗斯经济并不会崩溃,其维持经济运行的所有资源都能够自给自足,试图通过经济和金融制裁使俄罗斯经济崩溃是一厢情愿。
(二)俄罗斯应对制裁的举措及其影响
2020年,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为107.3万亿卢布,约为1.48万亿美元,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其经济实力。俄罗斯掌握着能源和粮食这两大重要经济资源,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是欧盟的主要能源供应者。欧盟超过30%的石油和超过40%的天然气从俄进口,德国和一些中东欧国家对俄能源的依赖程度更是超过了60%。欧盟中短期内无法脱离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俄罗斯还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2020/2021农业年度其粮食出口达到4 800万吨。其中,出口小麦3 720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的18.7%;出口大麦620万吨,占全球大麦出口量的12.9%;出口玉米400万吨。西亚、北非对俄罗斯粮食的依赖程度很高,欧盟国家也对俄罗斯的粮食有需求。俄罗斯在西方升级制裁后,加强了与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合作,扩大了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和粮食出口,因此制裁也不会使俄罗斯的出口收入中断或明显下降。
俄罗斯宣布对不友好国家的能源出口将用卢布结算,并且禁止向不友好国家出口粮食。这不仅会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和粮食市场供求紧张,对全球通胀产生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撕破西方对俄罗斯金融制裁的大网。由于欧洲国家要继续以长期合约的低价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购买者就必须先将美元或欧元兑换成卢布存入俄罗斯的银行账户,由此西方银行与俄罗斯银行之间就必然发生外汇买卖和汇款交易,原来被纳入金融制裁的俄罗斯银行也就自然而然突破了制裁的限制。俄罗斯通过这一举措还将直接提升卢布的需求,为卢布汇率提供支撑。欧盟目前虽然表示不能接受,但是谈判的结果最终还是会以卢布支付,只是在欧元兑换卢布的方式及渠道上做一些妥协,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也将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让步和调整。
(三)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西方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对世界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俄乌冲突已经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对外贸易受阻,而俄乌两国是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也举足轻重。战争和制裁直接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度飙升,并且带动了其他资源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将使西方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雪上加霜,对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原先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4%将无法实现,欧盟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在金融市场上,避险情绪上升,股票、债券的价格大幅度波动。加之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而加快升息步伐,资本的全球流动会更加频繁,金融垄断资本的投机活动也会更加活跃。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更加剧烈,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面临更多冲击,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也会扩大,而且不排除一些国家发生局部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和金融遭受的破坏也会产生溢出效应,欧洲国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受其牵连也会发生更多的破产事件。
从长期看,美国和西方动辄使用金融制裁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将导致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生重大调整和演变。有关国家对美元的不信任情绪会上升,更多的非西方国家将会开辟本币跨境交易渠道,双边、区域性货币和金融合作的动力会增强。这对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并非好消息,对于跨境贸易投资也并非最佳选择。但是在效率与安全之间进行选择并非西方国家的专利,当非西方国家的资产和经济交易安全面临威胁时,双边基础上的贸易投资和支付协定尽管存在效率损失问题,但将获得发展空间,这些将对未来的经济全球化产生冲击。
(四)对中国的影响、启示及战略应对
俄乌冲突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冲击也是负面的。中国是能源、粮食的进口大国,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使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不利于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俄乌冲突也使中国处于受到损害的地位。美国竭力把中国描绘成“支持俄罗斯动武的盟友”,继而挑唆欧洲对中国施压,中欧关系面临更大的挑战。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还可能衍生出对中国企业的次级制裁风险,致使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本上升。
从中长期看,美国和西方的制裁的确迫使中国不得不考虑在同美国及西方的贸易与投资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因为它们对于拓展本质上互利互惠的贸易与投资也造成了困扰和不利影响。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已经从美国和西方动用经济和金融制裁手段丧失底线的角度,警示中国需要防范。如果我们应对不当,可能会陷入美国极端反华势力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的陷阱。
因此,我们一方面确需对美国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对中国采取类似的制裁措施保持警惕,未雨绸缪;但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判断和沉着应对,要有信心按照既定强国目标推进各项政策。
第一,美国和西方极端反华势力利用媒体不断抹黑中国形象,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虽然在增加,但是并不存在将中国普遍视为敌对国家的民意基础,如果对中国采取极端敌对措施,并不能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
第二,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如果制裁中国,西方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其收益。仅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为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普遍加征了高关税,但是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仍然不断增加,2021年增长了27.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方与中国经济“脱钩”要比与俄罗斯能源供应“脱钩”更加困难。
第三,虽然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但是投资美国政府债券的规模只有1万多亿美元。而西方国家的企业目前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累计存量超过1万亿美元,加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增值部分,其存量价值更大。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与冻结资产类似的金融制裁,中国所具有的反击手段仅此一项就具有重大杀伤力。更不用说西方官方和金融机构在中国政府债券上的投资也已经超过2万亿元,这个筹码也是西方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时需要思量的。
第四,人民币所具有的价值和实力也不容小觑。人民币已经在国际社会被广泛交易和使用,接入人民币跨境交易系统CIPS的国家和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如果SWIFT制裁中国金融机构,那么对SWIFT的反噬将会是巨大的,其信用将会遭到重创,SIPS清算系统自身的报文路径将会被更广泛使用,从而促进CIPS的快速发展。
因此,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强调制度性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新型全球化战略,体现了中国的信心和决心。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打破西方封锁、“脱钩”乃至制裁企图的最佳战略举措。这一点并不会因俄乌冲突和西方无底线制裁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来源:国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