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谈美联储加息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35

美联储未来加息路径的选择,将给美国经济和全球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美联储官员16日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外界认为,这一微小调整标志着重大转向:美联储已完全转向抗通胀模式,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但问题在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真能缓解近40年来罕见的高通胀?其未来加息路径的选择,将给美国经济和全球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加息路径存疑


一直以来,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机构,美联储肩负双重使命:就业最大化、稳定物价。


过去两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从降息到量化宽松,几乎打光所有子弹,终于让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转危为安。


但过去一年里,受疫情冲击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美国物价飞涨,通胀率飙升至7.9%,创下最近40年新高。美联储2%的长期通胀目标已成泡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仍坚称通胀只是“暂时”的。如今,供应瓶颈尚未恢复,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美联储该怎么办?外界期待15至16日的货币政策例会能给出答案。


根据美联储16日发布的声明,它对当前形势这样评估:经济指标和就业数据继续走强,但通胀仍居高不下,乌克兰局势对美国经济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可能造成额外的通胀上行和经济活动的压力。


根据当天发布的最新展望报告,它对今年的经济前景看法较以前略显悲观:通胀率预期从2.6%调高至4.3%,经济增长率预期从此前的4.0%调低至2.8%。


在此基础上,美联储给出如下几条货币政策意见。


其一,加息靴子落地,先加25个基点(不是50个基点),以免引发金融市场大幅调整。


其二,预计今年还会加息6次,相当于剩下每次例会都会加息,频率超出预期,堪称近15年来最激进步伐。


其三,对未来加息路径仍存在分歧。与会官员一致认为今年内利率有望升至1.25%以上,但也有官员提出今年可升至3%至3.25%的高位。


其四,计划5月敲定缩减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方案,随后启动进程。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连平指出,在疫情未退、通胀高企、地缘政治环境极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这次的加息幅度相对温和,基本符合外界预期。之所以会对加息路径产生分歧,因为美联储一般会综合通胀目标、经济增长等因素来考虑未来利息水平。眼下,虽然通胀目标确定,但美国经济增长并不确定。俄乌冲突发生后,市场已调低增长预期。未来随着制裁和反制裁的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带来更多负面影响。一旦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可能会适当减少加息次数。


美国会滞胀吗?


随着美联储例会尘埃落定,外媒将目光投向美国民众,试图解读加息对于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按照基本逻辑,加息相当于借贷成本上升,信用卡、车贷、房贷、商业贷款的利率都将上调。这样一来,潜在买家可能会回避市场、减少支出、商品供应或趋充足、物价上涨或得抑制,高通胀有望得到缓解。


但问题是,人们担心加息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经济滞胀,即商品价格仍处高位,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从历史上看,所有收益率曲线倒挂(短期政府债务利率超过长期债务利率)的加息周期,都会在1至3年内出现衰退。”德意志银行研究策略师吉姆·里德称,最近这条收益率曲线正在变平,2023年末或2024年初将成为高风险时段。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本周的调查显示,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33%,比2月1日的调查高出10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认为,随着加息启动,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一是通胀客观存在,不可能随着利率提高、缩表启动马上改变。美联储过去两年释放出的4.5万亿美元货币规模太大,政策收缩需要一个过程,物价会在高位徘徊一段时间。


二是美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困境。它主要依靠消费刺激增长,生产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消费刺激和财政扩张政策密切相关。如今,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将对消费造成打击。美国政府受通胀、成本等因素限制,也不可能一直扩大支出。在此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是否会衰退,还取决于全球经济走势、科技公司能否带来支撑等。中期来看,如果经济下滑,美国就将陷入滞胀。


“美国在抑制通胀、促进增长两方面都有困难。”连平认为,美联储在去年一段时间对于“通胀只是阶段性”的判断或存在一定偏差。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把抑制通胀的所有“宝”都押在货币政策上,也是不切实际。因为通胀的产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原因之一。疫情造成的供求关系失衡、供给不足等原因,同样不可忽视。完全用货币政策工具加以应对,似乎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全球溢出效应


回看历史,加息周期一直是市场的脆弱点。有评论称,美联储打个“喷嚏”,全球市场可能为之一“震”。华尔街历来不喜欢加息,因为这不鼓励公司在新项目上进行投资以发展业务。利率上升的情况下,股票往往会跌。


不过,16日加息消息传出后,美股最初反应消极,但随后实现大涨。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显著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具有一定透明度,加息的事足足说了半年。它对市场带来的压力、困惑基本都已消化。因此,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但从更长远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其他国家和全球市场形成溢出性冲击。”徐明棋指出。


首先,从资本流动角度看,徐明棋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全球货币宽松大周期结束,资金可能会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撤出。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震荡,这些国家将面临压力,可能出现汇率下跌、股市收缩、资产泡沫破灭等局面,为本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流出的资本去了哪里?由于美国股市泡沫化严重,避险情绪影响下,从发展中国家流出的资金未必回到美国,而是更多流向大宗商品市场,进而炒高能源、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大金融机构具有信息优势,往往容易投机获取暴利。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可能遭受严重冲击。“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实际通过美元特殊地位来缓解自身压力,将国内政策调整的成本转嫁国外。”徐明棋说。


连平特别提到,在美联储加息推进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承压,欧洲国家同样面临政策两难。一方面,欧洲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但增长状况不如美国;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效应大部分砸在欧洲身上,油价飙升拉升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紧是松,考验欧洲。如果美联储加息较猛,欧洲的资本或将大规模流向美国,对于欧洲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其次,从债务风险角度看,有评论称,在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已突破30万亿美元)的情况下,加息不仅可能加剧美国债务风险,还会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从而引发全球债务违约风险。


最后,从中国角度看,两位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外资短期内集中撤出,不可避免会引起国内市场的一定波动,但不会掀起太大风浪。


“与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不同,我们的金融市场规模巨大、政策管控能力更强、整体国际收支保持高顺差。”徐明棋说,外资的动向不至于冲击整个金融体系。近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相对来说仍保持在稳定状态、国内不太会出现大规模资金外出的“羊群效应”。金融监管部门会根据形势变化出台政策,以巩固和增强市场信心。


连平认为,影响此前已有所显现。临近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资本出现一定幅度的外逃。背后的因素很复杂,美联储加息是其中之一。但这种资本流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仍是可控、有限。


一来,外资占中国A股市值的比重很小(只有2%左右),难掀市场大浪。二来,人民币汇率仍呈较稳定态势,最近稍有贬值,但之前一段时间升值幅度并不小。这些状况表明,人民币汇率仍得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有力支撑,或会有阶段性贬值压力,但在未来一段时间总体仍处于平稳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世界几大经济体间国际化程度较高,一些国家遭遇的困境也有可能间接转移、传导给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美国亦然。”连平提醒道。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