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投资在一带一路”牵手中的作家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2-08-29浏览次数:42

本文刊于《意大利日报》2021-08-05


基础设施投资:“一带一路”的核心工具


2021年9月7日是“一带一路”倡议成立八周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至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173.1亿美元。尽管 2020 年的 COVID-19 影响了国际经济的停滞,但 2021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了 8.6%。


此外,“一带一路”也受到了世界大国的广泛“关注”和“敌意”。为了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总统乔·拜登在G7峰会上发起了“重建更美好世界(B3W)”计划。其目的是为投资发展中国家提供替代计划。紧接着,2021 年 7 月 12 日,欧盟外长同意启动一项全球基础设施计划,即所谓的“全球互联的欧洲”。该战略计划试图从2022年开始连接欧洲和世界,以对比中国的影响力。


拜登希望将美国重塑为世界领先的国家,并希望这将增加 B3W 的吸引力。但B3W计划能否实现,还是个问号。与选择美国的B3W项目相比,世界更愿意基于国家利益签署“一带一路”项目。截至目前,已有约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一带一路”已成为过去八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旗舰”项目。据汤森路透旗下数据提供商Refinitiv称,“一带一路”框架下已建成新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截至2020年7月,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超过2600个,项目总数估值约为 3.7 万亿美元。


近八年来,中国主要增加对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投资,并逐渐将目光投向中东欧。


据了解,中国在中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投资127亿美元和32.46亿美元。两国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产领域。但随着中国对 COP 21 的承诺,预计中亚的能源投资将放缓。东南亚和中欧将成为中国实施“高质量”“一带一路”倡议的下一阶段投资重点。


自签署RCEP以来,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逐渐增加,但要赶上日本的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2年至2016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年均达到39亿林吉特。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最大外资来源国。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先后批准了32个来自中国的项目,总价值452.43亿美元。据观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一个马中项目实施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上升了1.31%。然而,2018 年和 2019 年的增长率不到 5%。中国投资对马来西亚整体影响不大:中马合作项目启动时间太短,其经济影响并不容易看到。此外,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也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地缘政治造成的紧张局势。这也是东南亚的一面镜子。


相对而言,近年来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成为亮点。2010年至2019年,中国对中东欧地区投资总额从3.1亿美元增加到146.9亿美元,年均增长53.4%。2017年,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正式成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该地区提供20亿欧元金融合作贷款。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募集资金10亿美元,投资中东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预示着未来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将快速增长。


总体而言,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呈现出以下典型特征。首先,就投资主体而言,中国早期在中东欧的投资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其次,从产业分布来看,中国在中东欧的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行业。三是中国对中东欧投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是中国贡献最大的国家,两国占中国对中东欧总投资的1/2。


然而,中东欧国家内部的政治风险已成为中国在该地区投资项目面临的首要问题。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多国政党的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执政联盟因政策倾向不同而经常发生冲突。此外,中东欧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中东欧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强劲,但长期来看,存在经济下滑的风险。“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所有这些国家的真正威胁。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依靠国有和民营企业。而问题在于,国企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明显提升,但国际化水平却没有跟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呈现两级分化趋势,整体盈利能力较低,投资可持续性较弱。


在企业投资目的地选择上,国有企业将继续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投资东南亚、西亚、非洲、南亚等;虽然目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较多,但未来预测可能会加大对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投资。公司还将更加关注安全性、盈利能力和流动性。


对于“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倡议的问题,中国学者意见不一。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一项战略举措。鉴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还款期较长,各国偿债能力有限,可将其视为辅助工具路线图。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要想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就需要有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到政治外交领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如果中国不能在经济合作和获得战略利益(政治影响力)之间取得平衡,那么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计划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译文链接:https://www.insideover.com/economy/infrastructure-investment-the-core-instrument-of-b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