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创新,奠定中国改革开放的“浦东模式”

发布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发布时间:2020-12-03浏览次数:47

 



今天上午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长王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浦东模式”提出了十点经验总结。

他表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纵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党中央仍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坚持浦东开发开放,向全世界释放中国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重要信号。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重要节点,重温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与历程,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浦东模式,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借鉴与启示。

立足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这“四个服务”的战略使命,浦东坚持以创新推动开放发展。浦东新区作为“新区”而非“特区”,就在于一个“新”字。坚持十大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法宝。浦东大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并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楼宇党建。

第二,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先后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的改革破题了。而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长江又贯通着祖国大地的东、中、西,浦东当年“起来了”,对今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持。浦东致力于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在上海成立全国第一个WTO事务中心,为上海数十个政府单位培育了100个懂得WTO规则的人才。2010年世博会后,浦东设立全国第一个自贸区,而后又设立临港新片区,也是非常大的创新。上海自贸区设立时,国内从未有人提出按照“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进行制度创新。

第四,坚持对内联动。这一点与深圳特区不同, 深圳是单项开放,引进外资。而浦东一开始就是双向开放,在对外开放中展开对内联动。双向开放,也为今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

第五,坚持思路创新。浦东开发开放是无中生有,思路创新非常重要,也是浦东诞生55个首创案例的意义所在。浦东不搞特区搞新区,为全国后面18个新区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浦东五大功能区建设,则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坚持金融创新。从土地批租开始,土地无偿划拨变为有偿使用,浦东在全国展开了先行先试,也才有后来“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跨时代创新。事实上,浦东承载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首先就是浦东开发自身的需要。

第七,坚持贸易创新,是开发开放的重要抓手。浦东一开始就建立了外高桥保税区,在此基础上,后面的自贸新片区与时俱进,贸易创新在浦东的土地上从未停止。与此同时,坚持推进航运创新,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环节。

第八,坚持推动科技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建立张江科学城,浦东大力发展科技战略新兴产业。位于张江的华宏NEC,是中国人制造芯片的开篇,是中国制造业历史中的重要一环。浦东的大飞机、生物医药产业也有相似的重要性。  

第九,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在浦东大道141号一栋小楼里起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运行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第十,开发区与城市不分离,产城融合大有作为。张江、金桥是典型案例,尤其在金桥,很早就建立了碧云国际社区,中外居民在此定居。产城融合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来源:  上观新闻